一名三十餘歲的建築工人,自二十歲左右開始出現短暫恐懼與心悸症狀,直到此次在建築工地因癲癇發作抽搐昏倒就醫,才發現這種莫名的恐懼與心悸,竟是癲癇發作的症狀。
癲癇是一古老的疾病,在台灣曾以『羊癲瘋』、『羊癲』、『豬母癲』來稱呼。過去由於人們對此疾病的不了解,而讓有此疾病的人不敢就醫。事實上,癲癇是一種相對普遍的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每一千人中大約5至10人患有癲癇症,估計台灣現有的癲癇人口約在10至20萬人左右。
引起癲癇症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腦部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現象,臨床上這樣的症狀是一種突發且短暫性的發作,而且會有反覆性的發作情形。癲癇發作的情形可大致區分為兩大部分:全身性的發作及部分性的發作。其中最為社會所知的是全身大發作型,患者會喪失意識,合併兩眼上吊、口吐白沫、手腳僵硬並出現對稱性的抽筋現象。第二種類型是部分性的發作,成因是因為在腦部的某個部位有異常的放電現象,而引起相對應的症狀。例如,出現在感覺區的放電,可能會引起病人手腳出現異常麻木或刺痛的感覺,若是在管理情緒的部位有異常的放電,病人則可能會有害怕或是緊張的情形。也有些病人是先部分性發作繼而引發全身性發作。
詳細詢問該名病患過去的發作史,才發現病人自20歲左右開始,會毫無前兆、不定時地出現短暫的恐懼感及心悸症狀,有時會合併頭暈或想講話卻講不出來的症狀,持續四至五分鐘後症狀即會消失,頻率約一星期一次。除了恐懼感及心悸症狀外,該名病患每年會出現一至兩次短暫恐懼感後隨即全身抽搐併喪失意識的症狀,但病患並未因此求診。直到此次在工地發作送醫後,腦波圖檢查發現有部分腦部異常放電的現象,才確定該名病患為一癲癇患者,並開始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
因此,若患者反覆出現類似的短暫性神經學症狀或恐懼心悸及奇怪的感覺,會建議盡早到神經科專科醫師處做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若有需要則會加以安排進一步的腦波圖檢查,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資料來源:n.yam.com/cht_health/healthy/201102/2011022160957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