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植牙的迷思

植牙,大部分人以為是植入一顆牙齒,之後它會慢慢長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謬誤!
事實上,植牙有幾個步驟,是把一個植入體放進牙床裡,就像我們的自然牙,可以看到的部分,並不是植入的牙根;植牙其實植入的是牙根,主要結構是來自於鈦的合成金屬,植入之後再藉著適當時機,跟牙床骨合而為一,然後再把假牙的套件,慢慢的從齒槽骨上方、牙肉中間置入、在上方做出假牙。
談起植牙,不少朋友直覺第一個是「滿好的」、第二個是「頂快的」、第三個是「持久性不錯吧」、第四個是「一勞永逸」的耐用。
植牙是不是比較好的選擇?我想不見得,植牙嚴格講起來是不得已的選擇,在某些情形下,植牙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之一,在沒有辦法再用其他方式來進行治療時,只好選擇這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保存自然的口腔結構,特別是自然牙的齒質,是在抉擇中最必須去做的考量,植牙種進牙床是有它的好處,但當慢慢地隨年紀增長,將不免面臨許多健康問題,身體必須跟著一起承受,包括發炎、感染......譬如生病後,一些身體組織的衰弱,都會造成植牙同時受到波及。
植牙的好處,對全口無牙患者來說受益最大,因為已經沒法忍受長期以來活動假牙所帶來的不便,且活動假牙的製做,已經面臨到牙床很不理想的挑戰,齒槽骨的流失或者軟組織的一些增生,造成活動假牙沒辦法固定,相形之下,植牙是屬於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對連續缺牙偏在某一側的後牙都缺下,沒有辦法用傳統的固定假牙,來延伸做成橋體,所以植牙的確是比較好的考量。但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缺牙,或是某些程度美觀區的缺牙來說,則有必要進一步評估,植牙是不是比較好的選擇。
植牙是不是最好的
植牙是取代缺牙其中一種方案,是不是最好,要看情形,如果在不傷害自然牙的情形下取代,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如果可以不植牙,是不是也是另外一種考量?在臨床上,我以「在我的家人」身上做最好的牙科醫療態度思考,不是幫他們植牙、而是幫他們不要植牙!這就是提醒各位讀者朋友:預防的重要。
植牙一般取代的都是已經蛀得太厲害的蛀牙、嚴重牙周病留不下來的牙齒、一些咬裂的牙齒。
如果在發現蛀牙尚可以處理階段、或牙周病可以治療階段、或是牙齒一有裂傷就先去做修補;這些處置都可以把自然牙留下來。我認為,這才是最好的牙科治療的選擇!
植牙不是最快的假牙製做方式
除非把所有的牙齒都一起拔掉,植牙可能可以最快的重建全口的牙齒,但是如果是置換單顆牙時,可能植牙反而是比較需要花一些時間的。
植牙之前如果要拔牙,這傷口可能需要等一段時間,兩三個月、甚至超過這時間,才能夠進行植牙。植完之後,不是馬上就能受力,特別是植牙如果是單顆或者是一兩顆,通常沒有跨過一個牙弓,左右兩側很難同時立即受力,所以在植牙的治療裡,除非是選擇把所有的自然牙都一併去除,然後同時把植牙放進去,才能達到最快的效果。
發生在美觀區的蛀牙問題,牙床骨條件還是好的,可能可以比較快的把植牙放進牙床,暫時取代門面上缺牙的燃眉之急。植牙大概在這兩種情況下,會有可能比做傳統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來得比較快些。
植牙絕對不是一勞永逸
植牙有些常會面臨到的問題,譬如說瓷會崩落,甚至固定植牙冠的螺絲鬆脫,也許發生周圍組織萎縮或流失,譬如牙肉退縮了、骨質流失了、跟鄰牙的縫隙產生了變化,因為植牙植入到齒槽骨裡,受到了鄰近牙齒繼續萌發的影響,造成跟旁邊牙齒的接觸點、或者咬合高度發生變化,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
植牙不外乎就是解決缺牙替代方的一種,但是從來沒有保證「今天植入的這顆牙能完全不變」。變,很可能是植牙本身有變化,也可能是周遭的環境產生的變化。所以對植牙不要有過度的期待,植牙並不是植入後,便一勞永逸不會出問題的產品。
所以植牙並不是最好解決問題牙的辦法,從醫療的角度來看,植牙更不是一勞永逸的產品或醫療,完成後就不會有問題。牙醫們慢慢發現,植牙所衍生的問題,可能是目前來講在牙科裡最棘手的,若從維修的角度去看植牙,的確患者所付上的代價,還是必須告知。因此植牙後的維護,必須重視,特別是植牙並非種進身體後就可不管它,必須得好好的定期保養,才是植牙能如所預期的達到「物盡其用」。
我始終強調──就一位植牙醫師而言,「會植牙,就要會維護、會修理,不然就不要植!」對病患而言,一旦植牙就要有「維修配套措施」,若能有專職維護人力每3-6個月定期幫忙維護保養,才是健全的植牙系統、全民的福祉;這也凸顯出植牙患者,極需要口腔衛教人力的協助。
植牙雖然可能是取代缺牙最好的醫療方式,我依舊要在此提醒:如果還沒有「妥善治療牙周問題」之前,就貿然植牙,就像把豪宅蓋在地質正在流失的山坡地一樣,未來很可能會因為牙周炎等擴散或併發,造成了植牙失敗。
資料來源: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8/1347338-%E6%A4%8D%E7%89%99%E7%9A%84%E8%BF%B7%E6%80%9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