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菱?很多人可能會不知道,但提到多寶魚,很多人不僅知道而且吃過。這種引進國內已20年並從青島遊向全國的外來魚種已經成了平常市民的盤中餐,不光名字好聽,而且營養豐富,已成為團聚宴席上的一道“必上菜”。有“大菱?之父”之稱的雷霽霖院士近日接受採訪說,它絕不僅僅是一條魚,青島應該發展現代化的規模養殖,讓大海真正成為我們的“藍色糧倉”。
多寶魚“老家”在青島
多寶魚的學名叫大菱?,原產于英國,1992年由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雷霽霖院士引進中國。這位77歲的老院士對多寶魚的歷史了然于胸:“1992年8月28日,我們從英國引進了200尾大菱?魚苗。當時大菱?養育技術是英國的保密技術,我們需要自己研究如何培育,直到1999年才培育成功。”
雷霽霖說,中國的多寶魚產業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國內的產量已經超過了原產國,而青島是多寶魚在中國的故鄉,這是值得咱們青島人驕傲的。”據悉,2011年,多寶魚養殖產量達到6.3萬噸,產值近50億元,全國的養殖企業達到3800余家。
多寶魚被賣家和消費者解讀為“多寶多福、平平安安”。這個名字的出現和雷霽霖密切相關。他說:“在推向消費市場的時候,有魚商問大菱?的英文名字叫什麼,我說叫‘turbot’,音譯就是多寶特。”他忽然想到將“多寶特”的“特”字去掉,改稱之為“多寶魚”。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多寶魚”這個名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迅速傳播開來,“現在人們喜歡多寶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好聽的名字”。
節日期間受追捧
近日,當記者來到新貴都集貿市場時,在一家販賣活魚的攤位上發現了多寶魚。用手摸上去,滑溜溜的,整條魚扭動著身子,一只手根本抓不起來。攤主紀女士說:“這多寶魚現在賣得非常不錯。”季女士已經賣了10年多寶魚了,還專門給幾個周邊的飯店供貨。她說特別是到了周末的時候,很多附近的居民過來買多寶魚,“家裏人湊到一起,買這種魚的還真不少。”
“據我所知,這種魚曾經賣到過200塊錢一斤。”紀女士說,現在價格就已經在每斤五六十塊錢了,中秋節最貴的時候大約是每斤45塊錢,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費的起。
雷霽霖表示:“人們願意消費,不是因為它的價格高,而是它本身的質量。”他說,多寶魚的營養價值很高,其裙邊富含魚膠原蛋白成分,比甲魚的都好。“口感很好,久煮也不會老得咬不動。”據了解 ,大菱?皮下和鰭邊含有豐富的膠質,頭部及尾鰭均較小,鰭條為軟骨;體內無小骨亂刺,內臟團小、出肉率高,肌肉豐厚白嫩,膠質蛋白含量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滋潤皮膚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補腎健腦,助陽提神,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多寶魚也曾“很受傷”
“多寶魚也有過很受傷的經歷。”雷霽霖介紹,2006年時因為多寶魚被檢測出殘留,那段時間8元一斤都沒有人買,“那時候魚商幹脆就不賣這種魚了,一直持續了能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之後多寶魚才慢慢恢復了銷售。”
對于那一次的藥物殘留事件,雷霽霖認為“對大菱?來說那是一場災難,同樣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轉機”。雷霽霖表示,在那之後養殖多寶魚的業戶警醒了,養殖質量和產量也不斷上升,消費市場也從幾年前的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擴展到了全國,現在甚至在新疆、西藏等內地城鄉也有大量的消費人群,多寶魚的價格也是逐漸趨于穩定。
多寶魚這條舶來的魚已經成了中國海水魚類的養殖的一個標桿,雷霽霖認為大海將真正變成我們的“藍色糧倉”。
資料來源: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