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腹痛便血≠胃痛痔瘡 大腸內視鏡檢查不可少

腹痛便血不可忽視 別誤以為是小病
大腸癌患者由於腫瘤近左側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等,因腸管徑較小,當腫瘤壓迫、宿便堆積,就會出現血便、糞便形狀改變等狀況。胃腸科醫師劉輝雄提醒,尤其是便血,千萬不可忽視以為只是小病或是痔瘡,有必要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確定排除癌症、大腸瘜肉或潰瘍,而且一定要確定看到只有痔瘡,才能安心,否則就會錯失根治早期大腸癌的時機。
1名37歲謝先生是科技業高階主管,平時工作忙碌,因為飲食不正常,時常忙起來一餐當做三餐吃。自從2014年4月底自覺左上腹疼痛,但謝先生卻一直不以為意。後來因為接連又有腹脹的症狀,終於在8月徹底做大腸內視鏡檢查時發現,距肛門約50公分處起驚見佈滿了大腸腫瘤,切片結果證實為大腸癌,於是馬上安排開刀。
便祕伴隨強烈腹痛要小心 恐罹患大腸癌
當便祕伴隨強烈的腹痛,代表有腸閉塞的可能,或是伴隨著出血時,就要懷疑是長了大腸瘜肉,或罹患大腸癌。
劉輝雄醫師提醒,大腸癌已經是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健檢項目不可遺漏大腸癌的檢查,大腸內視鏡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好方法,也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利器。國民健康署目前也有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做為篩檢。所以,有任何疑慮,最好先積極進行檢查。
【預防大腸癌撇步】:
1.攝取充足的纖維:天天蔬果「五七九」:五(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七(四份蔬菜+三份水果)、九(五份蔬菜+四份水果)。
2.避免高油脂食物:高油脂食物淺嚐即止,另外油炸和肥肉也應儘量避免。
3.避免吃過多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和抽菸酗酒。
4.避免過量攝取紅肉 (含加工肉品):每天建議最佳蛋白質攝取量為4至5份,紅肉佔1至2份即可。(1份約3根手指=1盎司)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6.每天固定運動:有助控制體重,遠離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28168?page=2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新竹馬偕提醒:「婦女切勿輕忽下腹部不適,及早至婦產科追蹤!」

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施川崎28日指出,卵巢癌素有「女性隱形殺手」之稱,主要是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約70%的卵巢癌在被診斷時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卵巢癌主要常見的症狀有下腹脹、易飽食感、排便習慣改變,建議女性若有下腹部不適,應優先至婦產科追蹤,倘若等到有腸阻塞或是喘時,通常代表病情已經很嚴重、屬於晚期了。
新竹馬偕醫院有一個案,45歲的病患,主訴腹脹、排便不順及體重增加,起初以為是腸胃問題及變胖,在腸胃科門診治療追蹤後,因不見改善,另加上後續下腹出現疼痛感、食慾降低等問題,故轉介至婦產科門診治療。婦產科門診中為病患進行內診檢查,發現骨盆腔有胎頭大小的腫瘤,經超音波證實左側卵巢腫瘤約15公分,抽血腫瘤指數CA-125也高達1570單位,腹部斷層掃也顯示骨盆腔腫瘤合併大量腹水。手術處理中,發現腫瘤已經有腹腔轉移,手術中將所有腫瘤清除乾淨,而最後的病理報告確認為卵巢上皮癌第三期C (stage IIIc)。個案在術後接受了八次的化學治療合併標靶治療,目前定期門診追蹤中。
施川崎醫師指出,卵巢癌的治療主要包含手術與化學治療,手術方面,屬於婦癌領域裡算是較複雜困難的,當腫瘤侵犯的範圍很大時,有時必須要切除部份腸子然後再重新接回腸子,有時更嚴重甚至需要做人工肛門。
化學治療方面, 約有20-25%的卵巢癌病患是屬於早期病患,而卵巢癌的化學治療的概念早在1980年代就逐漸形成。現今台灣的化學治療藥物幾乎都是從美國的標準流程直接複製作業。1990年代自從太平洋紫杉醇 (paclitaxel)藥品問世後,由於藥效比傳統的鉑金類藥物(platinum drugs)來的好,因此,現代卵巢癌的化學治療幾乎都以紫杉醇為主軸。此外,針對卵巢癌復發個案,分為二種狀況,「鉑金類藥物結抗 (platinum resistant)」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開刀和標準化療後不到6個月即有復發情形,代表病患必須換藥,改為第二線用藥;「鉑金類藥物敏感 (platinum sensitive)」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手術和標準化療後超過6個月以上才復發,代表可以使用原來的鉑金類藥物。
卵巢癌目前開始進入標靶治療的時代。美國FDA近期通過了標準化學治療加上Avastin(癌思停)用於復發、對順鉑產生抗藥性的卵巢癌,主要根據法國AURELIA試驗,加上Avastin(癌思停)可以明顯延長無進展存活期(PFS)。對復發、對順鉑產生抗藥性的卵巢癌患者,又多了一種可以選擇的藥物。
施川崎醫師提醒,雖然目前醫療對於早期卵巢癌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步,但是仍有25%的復發率,至於第三期第四期的卵巢癌復發率更高達75%。因此,如何減少復發率,是當前婦癌領域一個待努力的課題。而婦女朋友們,在有下腹不適時,應及早至婦產科追蹤,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n.yam.com/greatnews/healthy/20150828/20150828242905.html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化工教授製膜技術 助植牙更穩固

看見火山石過濾孔隙,你會想到什麼?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童國倫將應用拿來製造「薄膜」,與中原大學跨校合作,藉由大自然啟發的仿地質技術,不僅能製造過濾水質、酸鹼液體的過濾器,甚至奇想應用於醫材,與台大牙醫學院合作,使牙植體也有綿密孔隙,促進牙骨生長與牙肉更緊密結合,拿下科技部2015年專題創作獎及第15屆光寶創新獎「技術創新組」金賞的肯定。
童國倫說,火山石有著綿密孔隙,一般人熟知的麥飯石等,就被拿來濾水,透過觀察才發現,石頭是岩漿高溫下加上水蒸氣而噴發出綿密孔洞,在中原大學薄膜中心任職時,便研發出「大自然啟發之仿地質性高孔隙高效能無機分離膜」,製造薄膜時也噴水,使陶瓷等鍍料產生宛如火山石的細緻孔隙,打造完美過濾薄膜。
童國倫解釋,這種仿火山石鍍膜,不僅可過濾出乾淨水質,還能應用在工業製程上,把廢液中有用的酸鹼物質留下,回收再利用並降低成本,對環境、工業都有極大價值,技術更獨步全球。
此外,還聯想到醫材科技,在植牙過程中,過去採金屬物質放入患者牙床,但可能因牙肉長得不好,幾年後導致鬆動須重植,便應用鍍膜技術,使牙肉可以與植牙物質更加緊密,此成果已奪下2015年的科技部專題創作獎。未來更可望朝電子元件邁進,幫助鍍膜導熱或絕熱,相關應用無窮。這個大自然啟發的無機材料造孔技術,因獨步全球領先開發成功,且應用無遠弗屆,因此獲得2015年光寶創新獎「技術創新組」金賞的肯定。
資料來源: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26262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治療慢性便秘的中醫小偏方

 慢性便秘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時緩解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容易引起更多的疾病發生。那麼,慢性便秘的症狀都有哪些呢?我國中醫治療慢性便秘上有一些小偏方,今天就來推薦給大家吧。
  慢性便秘的症狀
  便意少,便次也少:此類便秘可見於慢通過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於通過緩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間隔一定時間仍能出現便意,糞便常乾硬,用力排便有助於排出糞便。而後者常常是感覺閾值增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少,而糞便不一定乾硬。對這些患者可試用膨鬆劑或滲透劑,增加糞便含水量,增加軟度和體積,刺激結腸蠕動,也能增加對直腸粘膜的刺激​​。同時應定時排便。
  排便艱難,費力:突出表現為糞便排出異常艱難,也見於兩種情況,以出口梗阻性便秘更為多見。患者力排時,肛門外括約肌呈現矛盾性收縮,以致排便困難。這種類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費時費力。如伴有腹肌收縮無力,則更加重排便難度。第二種情況是由於通過緩慢,糞便內水分過多被吸收,糞便乾結,尤其是長時間不排便,使乾硬的糞便排出異常困難,可發生糞便嵌塞。這類便秘也可試用膨鬆劑或滲透劑,使糞便變軟,便於排出,有時需結合灌腸治療。如糞便軟化後依然難以排出時,則提示為出口梗阻性便秘。這一類患者需要指導排便方式,必要時進行生物反饋治療。
  排便不暢:常有肛門直腸內阻塞感,排便不暢。雖頻有便意,便次不少,即便費力也無濟於事,難有暢通的排便。可伴有肛門直腸刺激症狀,如下墜、不適等。此類患者常有感覺閾值降低,直腸感覺高敏,或伴有直腸內解剖,如直腸內套疊以及內痔等。個別病例的直腸感覺閾值升高,也出現類似症狀,可能與合併肛門直腸局部解剖改變有關。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需要提高感覺閾值,減少排便次數,治療肛門直腸局部病變,如痔源性便秘的局部處理。
  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常見於IBS便秘型,常排便後症狀緩解。
  慢性便秘容易引起的疾病都有哪些呢?
  慢性便秘易引起的疾病
  便秘與某些疾病的發生有關,可能是這些疾病發生的幫兇,如便秘患者結腸癌的發生率高於正常人;肝硬化患者,便秘時不能通過腸道排出有毒物質可能誘發肝性腦病;便秘患者存在排便用力的情形,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過度用力會引發心肌梗死、腦出血等。
  此外,便秘還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由於慢性便秘痛苦不堪,甚至有因此而輕生者。便秘反復發作,不少患者盲目濫用瀉藥,很多藥物都含有刺激性瀉劑的成分,長期使用會形成藥物依賴,甚至出現結腸黑變病而加重便秘。
  接下來,就來看看中醫治療慢性便秘的小偏方吧。
  中醫治療慢性便秘的小偏方
  生甘草: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1劑。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秘,效果滿意,一般用藥7~15天即可防止複發。
  蒲公英:蒲公英乾品或鮮品60~9 0克,加水煎至100~200毫升,鮮品煮20分鐘,乾品煮30分鐘,每日1劑飲服,年齡小服藥困難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適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調味。
  桑椹子:取桑椹子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250毫升,加適量冰糖,以上為1日量, 1日服1次, 5天為1個療程。
  決明子:決明子20克,放置茶杯內,以白開水沖浸,如泡茶葉一樣, 20分鐘後,水漸成淡黃色,香味四溢,即可飲用,喝完藥液後,再加1次開水泡飲。
資料來源:health.people.com.cn/n/2015/0817/c21471-27471666.html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醫美生死學 挑戰麻醉風暴

電視劇「麻醉風暴」針對由麻醉引起的醫療過失為主軸,述說醫療糾紛的內幕,揭露醫院使用過期藥品及材料,替患者進行手術引發惡性高熱搶救無效而死亡情形。該電視劇點出多項不同面向醫療議題,人力不足、醫師超量工作,對病人諮詢不確實等。多數病人對麻醉知識淺薄,進了開刀房只能任由醫師進行麻醉及手術,成為日後隱憂。這些亂象都是目前台灣醫界所需面對之課題。
在美國、日本的麻醉醫師每年大約僅需執行約800例的麻醉手術,但根據衛生署統計,在台灣的麻醉醫師每年執行的手數量卻超過1500例,超時超量的工作,不僅是麻醉人員身心疲憊,更會影響到病患的安全,而面對醫美風氣的興起,卻時常聽到整形醫美手術因麻醉而引起的醫療糾紛新聞,讓不少愛美民眾進而內心恐懼、望之卻步。
麻醉專科醫師蘇百川醫師表示,從麻醉專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台灣醫美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麻醉專科醫師不足,診所內的麻醉大部份不是由麻醉醫師進行,縱使有麻醉醫師,可能也得同時兼顧好幾台的手術,麻醉醫師在術前也不會有和病人做諮詢的機會,對病人的狀況和病史一知半解,超量的工作,使得台灣麻醉手術意外多數肇因於人為因素,而這些其實都是可以盡量事先預防的。
蘇醫師另表示,根據「醫師法」,在台灣所有醫療工作的看診、處方、手術、麻醉等醫療行為,皆應由「醫師」親自執行,卻並沒有進一步限定麻醉只能由「麻醉醫師」來執行,而形成「灰色地帶」,也正因為這灰色地帶,現今各大醫美診所也少有固定的麻醉醫師配合駐診,形成一股麻醉護理師打著「麻醉師」名號「跑江湖」的風潮,台灣的麻醉品質正在崩壞中,所以在蘇醫師所帶領的訢辰麻醉舒眠團隊成立之後,便一直不斷在尋找理念相同之診所合作,與馮中和醫師的關係也就此而連結起來,現在每天都有固定麻醉專科醫師駐診於凡登整形外科診所。
在做任何手術前,都應該停下來思考幾件事,凡登整形外科診所馮中和院長提醒,替你諮詢的是諮詢師還是醫師本人?診所內有沒有固定的麻醉醫師?替你做麻醉的醫師是誰?為此,馮院長認為只有固定的麻醉團隊,才能確保麻醉安全以及不斷提升麻醉照護品質,聘用麻醉專科醫師親自進行手術前諮詢評估、全程麻醉,甚至術後專業照護等,均為馮院長對手術安全之堅持。
資料來源:www.nownews.com/n/2015/08/10/1776749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咖啡是不是健康食品 因人而異

1900年代的多項研究均發現,喝咖啡會導致心臟病。1970和80年代的觀點是:每天喝1到5杯咖啡會使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增加60%倍;6杯以上,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增加120%倍。1978年的研究發現,喝3杯咖啡會使血壓暫時升高。
2000年以後進入後設分析年代,就是使用很多評估和統計分析的技巧去統整巨大和不同的研究發現。結果在2001年結論道:喝咖啡會增加尿道癌的危險。2007年發現,喝咖啡會降低罹患肝癌危險。2010年發現,喝咖啡與肺病有關連。2011年認為,咖啡會降低中風和攝護腺癌風險。2012發現,喝咖啡(每天4杯)會降低心臟衰竭危險。
2013年發現,咖啡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及長壽。2015年的後設分析結論是「咖啡確實是健康食品」。但接下來的研究又會有什麼不同的結論,還得拭目以待。
美國農業部同意,可以將咖啡整合到健康的生活模式中,亦即維持每天攝取低於400毫克咖啡因(即3到5杯之內),且不加奶精和糖。台北前市長郝龍斌在他所寫的一本食品營養類書籍中提到,除了每天不喝超過兩杯咖啡之外,最好不要在飯前飯後兩小時內喝咖啡,以免阻礙鐵質的吸收;且最好在咖啡中加牛奶,以便在咖啡阻擋吸收鐵質的效力消失後,身體還能攝取到一些牛奶裡面的鐵和鈣。
資料來源:kairos.news/7218